欢迎您! 登录

会员在线

您的位置: 会员动态 >> 今夜虹桥机场注定无眠,天佑逆行者,武汉,我们来了!上海首批医疗队今夜出征 返回

今夜虹桥机场注定无眠,天佑逆行者,武汉,我们来了!上海首批医疗队今夜出征

来源:上海质量 发布日期:2020-01-24

       图说:今夜的虹桥机场,上海医务人员从多路赶来集结。来源:文汇报

       “我的大学同学绝大多数在武汉的四大医院急诊ICU,武汉现在医务人员紧张,请让我去帮忙,和同学并肩作战。”

       “湖北是我的家乡,支援家乡,我责无旁贷;身为医护人员,在此疫情面前使命所在,义无反顾”。

       今夜注定是一个不眠夜,今夜的虹桥机场注定无眠,一架带着特殊使命的航班即将北上——上海首批医疗队受命正式出发。

       文汇报记者直击机场,兵分多路对话医护人员,听听这群即将北上的“逆行者”的故事。

       上海重症医学专家多路集结,一齐北上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科主任周新经历过SARS、H7N9的防控工作,有着丰富的“作战”经验。作为此次上海医疗队的医师组组长,周新对此次新型冠状病毒防疫工作有信心。

       “完全不用害怕,我们肯定能打胜仗。”他告诉文汇报记者,最主要的还是防控,防止病人再传染,一个是救治患者,一个是防止再传染,同时医护人员防护自身也是非常要紧的,不要造成二次传播,这就是主要工作。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郑军华副院长即将领队上海第一批医疗队员奔赴前线救援,该医院呼吸科周新主任任医师组组长,还有急诊危重病科的男护师张明明。

       “来不及吃年夜饭咯,估计看上一眼。”17:58分,文汇报记者拨通上海瑞金医院重症医学专家、瑞金医院北院重症医学科主任陈德昌教授的手机,电话那头的他正位于家中,他说,“要准备出发了”。

       57岁的陈德昌是上海首批支援武汉的医生之一。下午3点,结束行前培训的他,准备回家和家人吃一个简单的年夜饭,如今宴席还没摆好,老陈要出征了。

       “之前驰援外地,也都没太多时间准备,我们这个行业职责所在,习惯了。”陈德昌毕业于上海第二军医大学,他告诉文汇报记者,自己与爱人都是军人出身,在国家人民有难之际,挺身而出是天职。

       图说:穿上医院准备的出征服,两名医务人员将暂别上海的瑞金医院,奔赴武汉疫情一线

       “医院领导十分重视,这次的培训主要是告诉我们如果采取防护措施,避免自身被病毒感染。”陈德昌告诉记者,尚不知会支援武汉哪家医院,但作为重症医学专家,他和同僚们的战场就是“医院ICU”,预计会参与重症病人的抢救。

       考虑到武汉目前防护设施设备紧缺,陈德昌表示他与同僚将尽其所能携带物资支援武汉。

       瑞金医院呼吸监护护士沈虹是陈德昌的同行者。决定出征武汉前,她给母亲打了一个电话——两年前,父亲去世后,母亲是她唯一的依靠。“面对疫情,大家都会害怕,没有绝对的英雄,医生也是平凡人。”沈虹说,打电话给母亲,没想到又增添一份勇气,母亲说,“你放心,妈妈会照顾好自己。”

       90后上海小伙曾在武汉读书主动请战

       今夜出征,对一些人来说,其实是等了很久的消息。比如,仁济医院ICU护士吴文三,出征前,他写下这段话,“湖北是我的家乡,支援家乡,我责无旁贷;身为医护人员,在此疫情面前使命所在,义无反顾”。

       在上海岳阳医院,也有三名护士同行整装待发,他们是心内科CCU护士长潘慧璘、老年病科主管护师史文丽、ICU护士顾羚耀。

       “我在武汉读了四年大学,对这个城市有深厚感情。”95后上海小伙顾羚耀说。2014年至2018年,他在武汉科技大学护理系读书,毕业后进入岳阳医院ICU。

       “我的大学同学绝大多数在武汉的中南、人民、同济、协和四大医院的急诊ICU,武汉现在医务人员紧张,请让我去帮忙,和我的同学并肩作战,保卫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我是男生,平时一直健身,体力也好,能扛得住!”小伙说得坚决。

       老年病科主管护师史文丽接到号召医护人员参加支援武汉一线的通知,没有犹豫就报名了。“我说不出什么豪言壮语,说不害怕是假的,但作为医务工作者,我就想贡献自己的一份力。我们只有一起努力,才可能战胜这场没有硝烟的疫战。”

       心内科CCU护士长潘慧璘则是经历过非典的人。回首2003年,潘慧麟记忆犹新,“那年和同事一起坚守医院发热门诊,当非典疫情严峻时,党员干部冲在前沿,把安全让给他人,把危险留给自己,让我非常感动,那年,我入党了。如今新型肺炎来势汹汹,我仿佛回到了当年的岁月,我有非典的抗击经验,所以我要上前线,这次轮到我冲在前面。”

       “我报名,请让我去!”30分钟集结护士“六人行”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骨科康复护士许虹也是首批出征者。

       1月23日傍晚,十院发出征集前往武汉支援的医护人员通知,名额很快报满,许虹是第一个报名的。有着20多年护龄的许虹既在重症监护室服务过,又有呼吸科的工作经历,对此次出征,她说,“武汉需要我,我也有能力,就应该去。”让许虹感动的是,经常光顾的超市老板得知她要去武汉,半夜给她打电话,要给她送口罩。

       图说:许虹与家人告别,12岁的女儿规定妈妈,一定要做好防护措施并且每天跟她汇报情况

       这个年,重症医学科主治医生刘勇超原打算回江苏见女友的父母,然而在得知出征消息后,他立马报了名,“重症医生就是要到最重的患者那里去!”这是这个1986年出生的小伙第一次踏上防疫一线,“就觉得应该去”。

       图说:临行前,刘勇超与父母视频通话

       1月23日其实是小年夜,临下班的16:30,上海市胸科医院接到市卫健委通知,需医院组建6名护理人员分三批支援湖北。医院第一时间在全院发出号召,没想到短短30分钟,14名护理人员请缨;17:00,胸科医院6人医疗队完成集结。

       他们是手术系统科护士长王玉吟,胸外专业10病区副护士长冯亮,重症监护室副护士长陶夏、徐琛,以及重症监护室带教护师李晓将、导管室带教护师张俊杰。李晓将和张俊杰是男护士中的骨干。“我报名,请让我去!”这是护理部接到报名回复时,出现频次最多的话语。

       没有更多话语,只有“珍重”二字

       傍晚6点30分,文汇报记者拨通新华医院麻醉重症医学科主治医生阮正上的电话时,他正在家中准备行李。

       眼下,他的妻儿都在国外旅游,知道他要去武汉,虽然很担心,但还是支持的。“在成为医生家属的那一刻,我就有了心理准备。”听到妻子的话,阮正上很感动,夜以继日工作是常态,本来这次旅游也是一家三口之约,最后又食言了。

       图说:新华医院给出征者准备物资

       “去武汉是职责所在。”他很坚定,也很有信心。

       “没什么好说的,接到通知就出发!”作为六院第一批支援武汉的队员,从23日接到待命通知,到今晚接到集合电话,对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士长钱海泳来说,并没有太多情绪波动,就好像去医院加个班而已。

 

       图说:老公来送行,交代细节,果敢的护士长给行李箱绑上同事送的幸运结

       “我1993年工作,一直在ICU做护士,处理重症病人的经验丰富。”说到这次支援武汉,钱海泳坦言,她自认是合适的人选,“2013年禽流感爆发,我就是去金山公卫中心支援的一线护士,经历过非典、甲流、我的心理素质也会更好些。”

       图说:汪伟与家人匆匆提前吃完年夜饭,拍一张合照放在手机里

       年夜饭的菜刚上齐,六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汪伟放在手边的手机就响了。

       “8点半到医院集合,出发去武汉!”“好的!”一个简短的电话,一个果断的回答,汪伟放下筷子,与妻女告别,没有更多话语,只有“珍重”二字。

       作为一名在重症医学科工作近20年的副主任医师,汪伟在重症管理、呼吸支持以及全身脏器功能管理方面有着丰富经验。对于此次支援武汉,在汪伟看来,ICU医生最大的作用就是平衡各个专科的意见,搭建多学科平台,面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做出及时有效的处置。

 

       在上海市肺科医院,护士王菁匆匆吃上一口饭,行李就在脚边,今夜她将与同事程克斌副主任医师一同北上。

       还有太多人的名字我们没办法一一列出,但我们知道,他们不孤单,他们带着所有的祝福与希望出征。

       截至记者发稿时,还获得一个消息,还记得昨夜“逆行而上”搭乘高铁进入武汉的上海医生吗?小年夜,接国家卫生健康委指令,中山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钟鸣奔赴武汉前线,钟鸣曾多次参加各类应急医疗队,参与过SARS危重症抢救工作。今天傍晚他用朋友圈给大家报了平安——“今天已开展工作,一切安好”,配图是武汉市金银潭医院,此前诸多病例报道正是收治在这家医院。

       其实,采访中,这些医务人员提到最多的话是,“没事的,放心。”

       仁济医院南院首批援鄂医疗队启程,他们ICU护士傅佳顺、神经外科MDT病房护士张煜

       疫情在前,我挡在你的前面,在人民需要他们的疫情战场,其实他们也有畏惧,他们也是血肉之躯,

       他们也是为人父母,也是为人子女,

       但他们明白,肩上的担当与使命——我们不能退